查看: 550|回复: 0

[运营] 运营之道:不懂运营,才是真正的运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7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来聊10块钱的运营思维,顺便聊点运营技巧。

   1502067997835.jpg

  1. 运营之道

  盛大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桥哥说的,一句是传奇的彭程说的。

  桥哥说:「不懂运营,才是真正的运营。」

  彭程说:「千变万化,存乎一心。」

  这两句其实都是围绕运营思维在转。

  第一句话,其实在多年后,豆瓣的张小北说过类似的话,他说豆瓣社区从不做刻意的运营,运营的所有动作都应该由产品来实现。

  张小北的这句话在知乎曾经引起广泛的讨论。

  但其实,如果你做运营够久,你就会发现,张小北说的并没什么大问题。

  产品和运营天生就是一体的,刻意的割裂本来就是不可取的。他们都是为了业务服务的,所以,谁离业务更近,更有价值,谁就应该更具有话语权。

  第二句,其实虽然后来没听人在其他场合提到过,但这句话却会在运营实战中直接碰到。

  最典型的就是活动运营从策划开发到系统支撑的过程。

  而这也是很多人误解,运营需要更多的想象力的源点。

  对于我这种老鸟,掌上生活转盘抽积分和随机开箱子都一样,都是通过算法或抽奖后台实现的标准抽奖活动,他们都可以通过同一种逻辑实现。

  只是外沿的包装去改改即可。

  而内核是永远不变的:让用户爽,让用户掏钱。

  目的从未改变,改变的未有表面的那一层。

  所以,运营思维其实要做的是解决浮于表面而不深入内核的错误倾向。

  2. 思维清单

  运营思维其实有好多,随意摘几个:

  2.1 结果导向

  亮哥说过好多次,运营的屁股是坐在公司的,为了公司的业绩目标、商业模式、竞争壁垒作为工作内容。

  一件事情一定要有结果,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我们始终要为好结果而拼尽全力。

  对于结果,必须是要可统计、可量化的,作为运营,应该对结果负责。

  2.2 精细化

  流量越来越贵,所以不要再盯着采买流量的活儿,精准用户比大流量筛选的性价比更高,当然,需要付出的工作量可能是买流量粗放打法的N倍,但对应的,转化用户的成本更低,用户生命周期也更长。

  2.3 拆墙入内

  有个段子,说是有两个老农,坐在一起议论皇帝吃什么。一个说,皇帝肯定是不用喝稀粥,顿顿吃干饭。另一个说,不只,不只,皇帝家里肯定有两口油锅,想吃油条就炸油条,想吃麻花就炸麻花。

  你的策略和你的眼光相关,而大多数人的眼光之所以被限,是因为你的脑子里有面墙,这面墙可能是你过去经验凝结出的参照物,也可能是你臆想后的所谓的逻辑联系。

  但很显然,你需要拆掉这些已有的思维定势,才能够去扭转现实。

  譬如说,你看到很多游戏会跑到电信投点DNS劫持的小广告,广告里都是漂亮的小姐姐,于是似乎就得到了可观的点击量再去转化。

  但是不是所有的产品走这个路数都可以成功呢?

  并不是。

  你会发现,能做这种策略的大多数是页游公司,点开就能玩的,而端游、手游用这种方式就很差。

  那么端游、手游公司就不能使用这种策略,而要采用别的策略,而在策略选定时,又会回归到产品定位、精细化运营的模型里,循环往复。

  既然今天聊到运营思维,那么我就要列一些清单了,你可以看看你具备了哪些,缺失哪些,再想办法去补足。

  看到一个广告,你应该尝试会去分析广告面临的受众,渠道选择的可能原因和效果回收的情况。

  看到一个活动,你应该想办法去拆解出它的目的、针对人群、预期目标、投入成本、奖品爆率模型等信息。

  看到一个产品,你应该在使用完毕之后去分析他背后可能的商业价值、面对的用户群体、群体的使用场景,以及可能设置的付费点并去验证,同时提出改进点,并观察后续运营动作是否验证了改进点。

  看到一列数据,你应该可以清楚的指出数据是否有波动,这种波动是否正常,可能由哪些原因带来了这些波动。

  看到一篇关于运营效果的报导,你应该试图去分析它的内生逻辑是否足够支撑文章判断,在哪些点上可能没有尽到详尽调查的职责。

  诸如此类。

  3. 获得方式

  亮哥其实过去也聊过类似话题,并且指出过一些工作方法,这些工作方法是可以帮助你去建立良好的运营思维的能力的。

  随手记录你每天的工作内容,以及之前的工作内容带来的相关数据变化。

  认真去了解传统营销中的打法和内核,参照自己的工作进行应用于调整。

  使用不同的运营工具和数据工具,去寻找他们各自的优劣势,以及与自身工作的契合程度,并管理自己的工具库。

  打造自己的媒体库及素材库,这个就不多做解释了。

  为每一次运营动作做小结,养成习惯,这一点和第一点很类似,唯一不同是,它是基于第一点去做总结。

  总结需要大胆做,并且应该讲给Leader听、讲给同事听,让他们来指出你的不足和误判,提高是会很快的。

  先这样吧。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3323028451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晨光网,值得信赖!
晨光网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晨光网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晨光网

GMT+8, 2024-12-2 05:05 , Processed in 0.129846 second(s), 3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